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鼓加目念何:探索折觥的历史与艺术价格

鼓加目念何:探索折觥的历史与艺术价格

折觥,作为西周时期的一件重要青铜器,不仅仅是一件盛酒的器皿,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这件名为折觥的青铜器,其造型与工艺让人赞叹不已,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格。接下来,我们将深度剖析鼓加目念何,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鼓加目与折觥的特殊之处

折觥,又名旃觥,是由西周一位姓折的贵族所制作,专用于盛酒。它的造型稳重且铸造精致,纹样繁复、装饰富丽,方形的兕觥尤为稀少,因而被视为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现今,这件珍贵的折觥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根据文献《五经异义》的记载,觥的容积达到七升,显得极为庞大,主要用于贵族的宴飨之礼。

《诗经’里面的多篇诗文提到觥,表明它在古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如“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之句天然流露出对觥的崇敬与喜爱。在后来的诗文中,觥也被视为饮酒器的代称,多位诗人均赋予其美妙的文辞。

折觥的工艺与设计

折觥的整体形象酷似绵羊,寓意吉祥,其器身装饰有上百个互为首尾的动物纹样,显得极为神秘与富丽。器物的通高为28.7厘米,腹深12.5厘米,口宽11.8厘米,器形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鋬,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

器盖前端的兽形设计,高鼻鼓目,极为生动,两齿外露,长有巨大曲角。盖脊中间则有龙形装饰,两侧是卷尾顾首的龙,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器身则具有曲口宽流、鼓腹的特点,四周的中线和边角都饰有透雕的扉棱式脊。这种工艺美和设计理念,使得折觥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

历史背景与出土经过

折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昭王时期,铭文显示其是为折的乙祖(父乙)所作的祭器,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这件青铜器在1976年于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出土地点为一处西周青铜器窖藏,该窖藏为南北长1.95米、物品宽1.1米、深1.12米的坑道,器物放置得当,显示出古人的智慧与细致。

更重要的是,在对周围环境的挖掘中,考古队还发现了一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这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编归纳一下

折觥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瑰宝,它不仅以其精致的造型和丰盛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大众,更是历史的见证。透过这件器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西周时期的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从鼓加目念何的角度来看,折觥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对古代文明的一种探索与思索。通过对这种珍贵器皿的研究,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与博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