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建筑设计师(当代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十大落地作品汇总)

建筑设计师
        作为当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马岩松曾经说:“对于我们,更重要的是传播我们的理念,建筑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的需求,这是必然的未来。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是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这是决定我们的民族一直在不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建筑的创造,重要的不是形式,更不是仿照,而是用最有效率的付出,实现最大的意义。我们的建筑绝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怪异,而是要创造未来。”
        下面就让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马岩松已经落地的十个代表作品吧。

Vertu移动亭
        MAD宣布推出了Vertu移动亭。Vertu移动亭是一个互动建筑,将在米兰,上海,迪拜,北京,伦敦各大城市降落同时影响每一个地方。

        MAD为Vertu设计的移动建筑概念原型是希望创造一个从天而降并坠至展场的物件而来,并且进一步透过此般充满冲击力的物件来影响与改变参展着对于空间还有时间上的体验。

       Vertu 移动亭的形体发展源于自然界中如爆炸,碎裂,扭曲等物理性力量的观察与研究所并发的概念。一个布满尖锐碎片与尖峰的的形体并于理解与实验自然原理的过程中产生了。
      

        Vertu 移动亭的外型便如同在冻结的时间中提取出自然界爆炸与碎裂的现象并将其实体化。巡回建筑这类型的临时性建筑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和空间状态。

        游移在不同的文化,城市背景和空间种类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新与旧,外来与当地,暂时与永恒等等得冲突性。

      
        Vertu 移动亭设在在概念上希望能凸显甚至尖锐化这样的冲突且透过这样的过程中并发新的空间体验。
  

        观赏Vertu 移动亭在视觉上有如体验空间永不停歇的破碎,扭曲和重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参展者将真切的体验Vertu 移动亭绝对与独特的存在感。
        
哈尔滨大剧院

        哈尔滨大剧院坐落在松花江北岸江畔,以环绕周围的湿地自然风光与北国冰封的特征为设计灵感,从湿地中破冰而出,建筑宛如飘动的绸带,从自然中生长而立,成为北国延绵的白色地平线的一部分。
        

        对比松花江江南的城市天际线,自然之美与独特存在于此,使哈尔滨大剧院在具备功能性的同时成为一处人文,艺术,自然相互融合的大地景观。
        

        建筑的白色表皮仿佛是会呼吸的细胞,在北国阳光的照耀下发生“光合作用”。大剧院顶部的玻璃天窗最大限度地将室外的自然光纳入室内。自然光洒落在剧场中庭的水曲柳墙面上,凸显了墙体结合当地材料纯手工打造的匠心独运,也使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日光倾泻的通透与空灵。
        

        小剧场的后台也设计为透明的隔音玻璃,使得室外的自然环境成为了舞台的延伸和背景,为小剧场的舞台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大剧场的室内主要以当地常见木材水曲柳手工打造,柔和温暖的氛围,自然的纹理,和多变的有机形态让人感受到空间的生命感。
        

        建筑空间好似一个放大的乐器内部,置身其中,仿佛可以看到声音在空间中的流动。简单纯粹的材料和多变的空间组合为最佳的声学效果提供了条件。
       

        逆光中的尘埃仿佛也在提醒这里是一个超敏感的空间,置身其中观众也成为了被观察者与表演者,在剧目上演之前,人们的意识已开始进入了某种抽象的,剥离现实的空间。
        

        与一般地标性建筑孤立地伫立在城市中不同,哈尔滨大剧院是一座从四面八方都可以进入的“亲切”建筑。哈尔滨大剧院的设计强调市民的互动与参与。
       

        建筑顶部的露天剧场和观景平台向市民开放,成为公园的垂直延伸,可以看到松花江江南、江北的城市天际线以及周边自然景观。
        

        即使不进剧场观看演出,市民也可以通过建筑外部环绕的坡道从周围的公园和广场一直走到屋顶,用身体近距离接触建筑的戏剧化的体验和意境。
        

        音乐家孔巴略曾说:“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哈尔滨大剧院为产生这样的声音提供合适的氛围场所,并成为了一座从物理上到精神上与人和自然互动的建筑,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红螺会所
        北京经济和地域的发展和膨胀在过去几年中极大拉动了周边地区,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第一个空间地形的发展和市郊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形成。
           

        在北京北部的密云地区,距京城仅一小时车程的红螺湖别墅区成为了一个具有幽雅自然环境的居住区。选址分布在红螺湖边,映衬着四周环山的美景。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
       

        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其中两条主要路线在中间主体处汇合,加上一个变幻莫测的水表面,形成一个向上生长的顶部结构,表现一种由液体向固体的转变,并与其空间构成和功能自然的联系起来。
        

        作品探讨的是在大都市中生活的人如何理解自然的问题,红螺会所是一个不停变幻的建筑空间,它不仅反应了其周边环境,还成为了人与自然的交会点。山和水带给了生活在水泥丛林里的人们以希望启发。
        
胡同泡泡
        胡同泡泡32号(Hutong Bubble 32)为马岩松建筑设计团队MAD几年前的作品。也是马岩松作品中笔者最爱的一个项目。作品以未来主义的表现形式为古老的老北京四合院重新注入了活力,新与旧相得益彰,和谐共存……
        

        在200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期间, MAD的城市概念作品<北京2050>首次亮相于威尼斯个展MAD IN CHINA中。其中如同水滴一样散落在北京老城区的胡同泡泡,在三年之后,出现在位于北京老城区的北兵马司胡同32号的小院里。
        

       《北京2050》描绘了三个关于北京城市未来的梦想——一个被绿色森林覆盖的天安门广场,在北京CBD上空漂浮的空中之城,和植入到四合院的胡同泡泡。经济发展所推动的大规模城市开发,正在逐步逼近北京传统的城市肌理。陈旧的建筑,混乱的搭建,邻里关系的变迁,必要卫生设施的缺乏,导致这种原本美好安详的生活空间变成了很大的城市问题——四合院正在逐渐成为了老百姓的地狱,有钱人的私密天堂,游客们的主题公园。
        

        面对这种源自城市细胞的衰退与滥用,需要从生活的层面去改变现实。并不一定要采取大尺度的重建,而是可以插入一些小尺度的元素,象磁铁一样去更新生活条件、激活邻里关系;与其他的老房子相得益彰,给各自以生命。同时这些元素应该具有繁殖的可能,在适应多种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局部的情况而达到整体社区的复苏。由此,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可以继续快乐地生活在这里,这些元素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新陈代谢的城市胞。
        

        出人意料的是,这种微观乌托邦的理想,在展览的三年之后便开始出现在了北京的四合院里。第一个<32号泡泡>是一个加建的卫生间和通向屋顶平台的楼梯,它看上去仿佛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小生命体,光滑的金属曲面折射着院子里古老的建筑以及树木和天空;让历史、自然以及未来并存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里。
        

        胡同泡泡真正的城市理想是把北京的古城与每个人的梦想连接在一起, 在大刀阔斧的城市巨变中,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北京长期的目标和想象力在哪里。也许我们可以把目光的焦点从那些大型的纪念碑式建筑移开,而开始关注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和社区生活的重建。
        

湖州喜来登温泉酒店
        中国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酒店,高101.2米,宽116米,地上23层,地下2层,占地75亩,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15亿元。酒店由世界知名建筑大师马岩松先生主创设计,钢结构由承建过北京奥运鸟巢和上海卢浦大桥的精工钢构完成,施工单位是堪称世界第一的上海建工和沈阳远大,室内装潢由美国HBA和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康莱德酒店
        这是由马岩松事务所设计的位于北京中心商业区王府井附近的一个酒店项目。酒店包括300个客房,娱乐设施,餐厅,一个楼顶酒吧和水疗设施,供人们远离喧嚣。酒店位于闹市街区附近,周围都是普通的办公大楼,网格子的玻璃幕墙到处都是,而这个酒店大楼则不同,它的表皮旨在活跃建筑所在的场地,与单调的直线相区分,它将直线扭曲,如同人身体上的细胞组织,它会随着延展和环绕在厚度上发生不断的变化。

梦露大厦
        项目与北美其它迅速发展的近郊城市一样,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密西沙加市也一直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性格和定位。MAD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她没有必要再像那些典型的城郊一样,一心梦想着变成大都市,而有可能反思自己地域的独特性,考虑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回应日益膨胀的城市需求。

        2006年,这个加拿大密西沙加市最高建筑的方案设计,有来自世界70个国家的超过600份的竞赛注册,MAD最终从92份提案中脱颖而出,这是中国建筑师第一次在国际竞赛中贏得设计权。MAD的设计以优美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传统中国无穷的想象力。
        

        梦露大厦位于密西沙加市的两条最重要街道(Hurantario Street和Burnhamthorpe Road)的交汇处,她的重要性和标志性使这片区域成为这个低密度近郊城市的中心。在MAD的设计中,连续的水平阳台环绕整栋建筑,传统高层建筑中用来强调高度的垂直线条被取消了,整个建筑在不同高度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旋转,来对应不同高度的景观感受。
        

        建筑师希望“梦露大厦”可以唤醒大城市里的人们对自然的憧憬,感受到阳光和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性感线条的背后,包含了建筑师马岩松相当严肃的思考。他从鱼的行为习惯上找到灵感,发现真正的鱼的生活空间不仅跟鱼缸外部造型没有什么关联,而且角落更是鱼最不爱去的地方。所以“梦露大厦”被赋予的是具有某种“模糊性”的自由度,在这里生活,没有多余的死角,人们可以恣意安排自己的舒适空间。

         “梦露大厦”有56层,每一层都是一模一样的椭圆,但随着楼层的增高,它们以不同的角度旋转着。二维不变的56个椭圆平面到性感的变化的三维曲面就这样形成了。从1层到10层,每层旋转1度;11层到24层,每层旋转8度;26层到40层,每层旋转8度;第41层到50层,每层以3度旋转,最后以1度旋转。
       

        中国正处于一个焦躁的时代,很难产生严肃的思考,让建筑升华为诗一样的视觉设施,需要想象力和挑战的观念。而马岩松对传统和未来有着不同的表态:“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是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这是决定我们民族一直在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的创造,重要的不是形式,更不是仿照。我们的建筑绝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新、怪、奇,而是创造未来。”
        

        MAD的设计不再屈服于现代主义的简化原则,而是表达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复杂性,来更多元地接近当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以及多层模糊的需求。 我们认为建筑本身是对自然和环境的反应和强调,高塔的设计一直是对地理和社会环境的一种有力的陈述。 
        

        这个扭曲的高层建筑是框架——筒体结构,外观不论扭曲还是弯曲,都是附属结构,只做荷载不当主体。用中间同心圆作为核心主要的承重体系,而外表用钢结构进行造型,这样不仅使结构坚固,而且使得外形独特,具有很强的标志性。
        
 
        现代主义有一句有名的宣言: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但是MAD发问:在机器及其所代表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如此剧变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建筑?如果建筑正在远离工业,那么她更应该表达什么内容?
       
内蒙古鄂尔多斯博物馆
        MAD设计的鄂尔多斯博物馆近日落成,它好像是空降在沙丘上的巨大时光洞窟,其内部充满自然的光线,正将城市废墟转化为充满诗意的公共文化空间。六年前还是一片戈壁荒野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新城今天充满争议,而争议本身已经将其置于更广泛的中国当代城市文化反思的焦点,它让公众重新理解地方传统和城市梦想的关联和矛盾,同时,也迫使我们理解那些被边缘化的地方文化所爆发出的对未来深切的渴望。2005年,在一片荒野上建立一个新城区的城市规划图制订后, MAD受到鄂尔多斯市政府的委托,为当时尚未成形的新城设计一座博物馆。 
        

        受到巴克明斯特·富勒(R. Buckminster Fuller)的“曼哈顿穹顶”的启发,MAD设想了一个带有未来主义色彩的抽象的壳体,在它将内外隔绝的同时也对其内部的文化和历史片段提供了某种保护,来反驳现实中周遭未知的新城市规划。博物馆漂浮在如沙丘般起伏的广场上,这似乎是在向不久前刚刚被城市景观替代而成为历史的自然地貌致敬。市民们在起伏的地面上游戏玩乐,歇息眺望;甚至早在博物馆还未完工时,这里就已经成为大众,儿童和家庭最喜爱的聚集场所。
        

        在步入博物馆内部的一刹那, 好像进入了一个明亮而巨大的洞窟,与外界的现实世界形成巨大反差的峡谷空间展现在眼前,人们在空中的连桥中穿梭,好像置身于原始而又未来的戈壁景观中。在这个明亮的峡谷空间的底层,市民可以从博物馆的两个主要入口进入并穿过博物馆而不需要进入展厅,使得博物馆内部也成为开放的城市空间的延伸。 
         

        内部的流线是一条游动在光影中连续的线, 时而幽暗私密,时而光明壮观,峡谷中的桥连接着两侧的展厅,人们在游览途中会反复在穿过空中的桥上相遇。明亮的漫射天光使得博物馆大厅完全采用自然光照明。
         

        博物馆外墙采用大面积的实体墙面和铝板以抵御鄂尔多斯严寒和恶劣的天气。一个南向的充满阳光的室内花园成为办公和研究空间的中心,在提供良好小环境的同时也给室内空间提供了一个隔离层,减少热损失。博物馆的建成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带来片刻的喘息。人们在这个传统和当代艺术相融合的充满生机的空间里相遇,一同开始他们的时空旅程。
        

四叶草之家
        四叶草之家位于日本爱知县冈崎市,是一所由家族经营的儿童教育机构。为了向社区更多少儿提供教育服务,幼儿园的经营者当初决心将全家居住多年的家拆了,在原有的地块儿上建起新的幼儿园。
        

        马岩松认为:为这座幼儿园创造家庭的氛围很重要,所以决定不直接建造全新的建筑,而是保留原有建筑的木结构,让它成为新空间记忆和灵魂的一部分。MAD的设计保留了原房屋的主体木结构,并在外部加建白色的“帐篷外壳”,形成了充满未来感的内外开阔、整体围合的家庭尺度空间,使孩子们可以在这座同时拥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场所中学习、成长。建筑前身与其周围住宅一样,是传统的日式双层全木结构的装配式成品房屋。
        

        MAD的设计保留并加固更新了原房屋的木柱和坡屋顶木框架,使其成为新建筑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充分诠释了空间使用者的情感诉求:一方面既表达了主人对房屋过往带来的家庭式的情感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可让孩子们有机会触碰这承载着社区记忆的印记。
        

        新建筑的另一侧是新建的与旧有木结构相连的三层空间,设有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工作室等,供幼儿园日间运营工作、幼儿园运营者及家人居住所用。

        在主体木结构的外部,MAD设计了一顶全新的白色沥青“帐篷外壳”,犹如一块布一样包裹着内里的老的木结构,就像是一座充满了抽象未来感的“白色城堡”。“城堡”整体纯洁但不失天真活泼的外表,与周围传统房屋产生鲜明的对比,又与乡间稻田、来往人们相映成趣,轻快明朗但毫不突兀。
        

中国木雕博物馆
        MAD 设计的哈尔滨中国木雕博物馆已于2013年2月建成。与之同时完工的,是一个典型中国式新城,一个充满着欧陆风情的高层住宅建筑群。
        

这座长约200米的博物馆建筑犹如一股冰雪洪流,被冻结在位于城市中心的狭长基地上。受到北国特有的自然风貌的启发,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的博物馆外形混沌而抽象,模糊了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界限,寻找着“似是而非” 的生命特征。
        

        银色不锈钢板所覆盖的外表皮,戏剧性地在建筑上反映着周边的环境和变幻的光线。大量的实墙保证建筑很低的热损耗,三个裂开的天窗捕捉着北方的低纬度阳光,给室内的三个中庭空间带来充足的自然漫射光。
        

        博物馆的藏品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木雕作品,以及北方冰雪画。 而建筑也是对自然的再次阐释。 在当今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中,木雕博物馆与自然的对话反而显示出一种超现实的姿态。这样的超现实也许可以打破僵化的城市面具,重拾当地的自然文脉,并赋予这个社区以新的文化特征。
        

————————————————————
(图文内容系园景人(微信ID:xyzwin)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需转载,请输入”转载“授权,仅供学习交流!)

建筑设计师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