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伤感句子

民间故事 | 刻薄的术人

刻薄的术人
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一个最惊险的故事,也就是下边,我要讲的这个故事
很早很早的时候,天下事,无奇不有,更有会腾云驾雾的人。
小时候的我非常调皮,啥事都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并且也有个性,什么怕事也没当回事。
一天,父亲对我说,今天给你讲一个最怕的故事,你可千万千万不要害怕。
讲吧。
父亲看了看我,右手伸过来摸着我的头,话到嘴边一直不想开口,我伸出两个小手握着父亲的手,不停的摇动着:讲吧,讲吧,我听话,我一直听您的话。
过去有很多人都想学法术,但大部分人不能如愿,因为一是不能吃苦;二是胆子不够大;三家庭条件不允许。
据说很早的时候,有个姓申的人,他胆特别大,而且他还学到了腾云驾雾的法术。相传,此人用人办事总是很刻薄,好出风头,也因为这些毛病,他最后也吃了这个亏,弄的一身残废。
爹,他怎么就成了殘废呢?他又是怎么学到那些法术的?
父亲嘴动了一下说开来了,心心念念的我,脑子里不敢有半点别的想法,就是一个事仔细听——
胆子大的人,如果学腾云驾雾的法术,就得在每年的晴明节这一天。早早地,就得到庙里烧香,家里也得烧香上供等等,这些还不算,关键是清明节前几天,还必须准备好一只猫头鹰。在这一天把猫头鹰的肉做成供品。
据说猫头鹰的肉很香,还能根治很多民间的疑难杂症。如果学这法术,这天必须拿上大量叠好的元宝,拿上一口炒菜的锅。除了白天家里、庙里烧香外,平日里还得弄清本地数什么地方怕,尤其是鬼哭狼嚎的地方。这些还不够,清明节这一天夜里十二点半,零点以前必须带着切好的猫头鹰肉,香焟,烧纸,炒菜锅等到那些可拍的地方。一旦开始上香了,香就不能停,蜡烛也能不停,时间必须看好,因为零点左右必须到那最可怕的地方。去的时候,要拿上葱姜蒜之类的调味儿,炒肉必须用纯真的香油。
到了,时间终于到了。
学法术的人,手拿着备好的用品出发了,夜里的猫头鹰叫的更让人胆战心惊。一会儿咕咕喵,咕咕咕喵儿,咕咕喵儿……一到坟地他手忙脚乱的把灶弄好,把锅一放上上面,然后把香蜡纸点着。一边烧烧纸香,供上供品,锅灶下的火也烧的也越旺,锅也越来越烧的热了。学术的人手不停的往灶台下加着柴,香油往锅里一放,调料葱姜蒜一一放入锅里,随着手的搅拌,猫头鹰肉也倒入锅里,各种香味扑鼻而来。手在不停的翻炒着,森林里时不时会传来猫头鹰的叫声,咕咕喵儿,咕咕喵儿……
肉必须切的块儿小一点,切的越小块儿就越多,如果切的块儿大了,小鬼们分不着,你就麻烦了,所以这些必须有思想准备。肉一炒好,各路的小鬼嗅到香喷喷的肉味,都从坟里出来了。倔死鬼,吊死鬼,缺胳膊少腿的,没头没脑的,伸长舌头的,白脸血脸的,长发短的,红眼绿眼兰眼等等……一个个伸出手来说,喂,让尝上一口肉吧,这么香的肉味,嗅到怪馋嘴的。鬼越来越多,十个,二十个,……,一百个,二、三个,成千上万个,形形色色的鬼怪贪婪地伸着手,心心念念的吐着口水:“喂,让吃点,让吃点。”
只见学法术的人头也不抬的说,这样吧,吃肉可以,你们回去把你们的蒙脸纸拿上来,交给我,我再给大家发肉。(这里给大家说仔细点,蒙脸纸,就是人死后,入殓前脸上的那个小棉纸,传说人死去投胎转世的这种纸,也有说法是死人去投胎的出生年月日,再说清楚点,就是死人的身份证〉
一会儿有的鬼回家里拿来了蒙脸纸,递上去,吆喝到:我拿来了,给肉吃吧。
学法术的人不慌不忙的说,不要慌,站好队,一个一个来,先交纸后发肉。一个个小鬼把纸交到了学术人的手里,(这里再插上几句,收纸必须收到三百张以上,收到这些数后,才按顺序发肉,只要最后剩下一张,那回家就行,拿上三张五张更好。〉
张数一到,学法术的人说排好队一个一个的来,谁先拿纸的谁先领肉,一个,二个,三个,……。随着时间推迟,天渐渐的发亮,金鸡也开始叫了,小鬼们慌乱的吃着领着纸,下面排队的更是鬼山鬼海。
学法术的人心里盘算着时机,看到后面吃不上肉的鬼吵架吵嘴的越来越多,他用勺子把肉往两边胡乱地泼洒开:“吃吧,吃吧,你们抢着吃吧。”手提勺子,东扔一下,西扔一下,弄了几下,锅也不要了,就大步快跑的往家里赶。
这时候鬼在后边追着要自己的蒙脸纸,学法术的人走十步,扔一张,小鬼们上去看看,是自已的不是,小鬼们乱作一团。学法术的人扔着扔着,剩下一张就可以来。赶的最好时间四点半回到家,就算大功告成,否则弄不好人命关天。
一旦拿回纸以后,无论你去干什么活,干累了,你可以把蒙脸纸上的鬼找来帮忙。因为你拿着他的致命血书,身份证,所以他认你随意使唤,但是必须是晚上,阴天,天黑时才能用。
这不故事里的人,用鬼也特别刻薄,四点半左右了,小鬼们都要回去,一旦超过这一时间,小鬼就回不去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小鬼们大伙一商量,把架子一拆,学法术人从空而降,弄了个狗吃屎,浑残废。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告诫我们,在与人相处,特别是在管理或者带队伍的过程中,对待别人,特别是对待下属切不能过火,不要让下边的人心里有气,否则,发起火来,后果不堪设想。
讲述人:常明献,姚村镇冯家口人,喜欢民俗收藏,酷爱乡土文化。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